拟南芥谷胱甘肽合成酶的反应机制:活性位点残基的定点诱变。

文章的细节

引用

李建军,李建军,李建军,李建军

拟南芥谷胱甘肽合成酶的反应机制:活性位点残基的定点诱变。

生物化学学报,2007;28(3):1757 - 1667。Epub 2007 4月22日。

PubMed ID
17452339 (PubMed视图
摘要

谷胱甘肽是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环境所必需的,由谷胱甘肽合成酶(GS)由γ -谷氨酰半胱氨酸、甘氨酸和ATP合成。为了研究真核生物GS的反应机制,对24个拟南芥GS (AtGS)突变体进行了动力学表征。在γ -谷氨酰半胱氨酸/谷胱甘肽结合位点,S153A和S155A突变体的动力学参数变化小于4倍,而结合位点远端的Glu-220 (E220A/E220Q)、Gln-226 (Q226A/Q226N)和Arg-274 (R274A/R274K)突变导致γ -谷氨酰半胱氨酸K(m)值增加24-180倍。与ATP相互作用的多个残基(K313M、K367M和E429A/E429Q)或与ATP配合的镁离子(E148A/E148Q、N150A/N150D和E371A)被取代,由于核苷酸结合受损,产生了非活性蛋白,这是通过荧光滴定测定的。ATP结合位点的其他突变(E371Q、N376A和K456M)导致ATP亲和力降低30倍以上,周转率降低80倍。位于两个底物结合位点界面的Arg-132和Arg-454突变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。R132A突变体无活性,R132K突变体使k(cat)降低200倍;然而,两种突变体结合ATP的K(d)值与野生型酶相似。R454K突变体的动力学参数变化很小,但R454A突变体的k(cat)下降了160倍。此外,R132K、R454A和R454K突变将甘氨酸的K(m)值提高了11倍。 Comparison of the pH profiles and the solvent deuterium isotope effects of A. thaliana GS and the Arg-132 and Arg-454 mutants also suggest distinct mechanistic roles for these residues. Based on these results, a catalytic mechanism for the eukaryotic GS is proposed.

引用这篇文章的药物银行数据

药物靶点
药物 目标 种类 生物 药理作用 行动
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合成酶 蛋白质 人类
未知的
不可用 细节
甘氨酸 谷胱甘肽合成酶 蛋白质 人类
未知的
底物
细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