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谷氨酸脱氢酶复合物的结构阐明了嘌呤调控的机制。

文章的细节

引用

陈建民,陈建民,陈建民,陈建民

牛谷氨酸脱氢酶复合物的结构阐明了嘌呤调控的机制。

Mol生物学杂志,2001 3月23日;307(2):707-20。

PubMed ID
11254391 (PubMed视图
摘要

谷氨酸脱氢酶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,并催化l-谷氨酸的氧化脱氨生成2-氧谷氨酸。然而,只有动物GDH同时利用NAD(H)或NADP(H)具有相当的功效,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小分子表现出复杂的变构抑制模式。主要的变构抑制剂是GTP和NADH,两种主要的变构激活剂是ADP和NAD(+)。本文提出的结构对之前从原始boGDH.NADH.GLU.GTP复合物推断出的变构调控结构模型进行了细化和修改。boGDH.NAD(+)。α - kg复合物结构清楚地表明,第二个辅酶结合位点位于NAD(+)结合结构域的“枢轴螺旋”下。在该配合物中,磷酸盐被观察到占据了抑制性GTP位点,并可能是先前观察到的聚阴离子结构稳定的原因。boGDH.NADPH.GLU.GTP复合物显示了活性位点辅酶分子上附加磷酸盐的位置,GTP分子与GTP抑制位点结合。正如预期的那样,由于NADPH不能很好地结合到第二个辅酶位点上,因此在枢轴螺旋下的第二个辅酶位点上没有观察到结合分子的证据。因此,这些结果表明抑制GTP位点与之前确定的相同。 However, ADP, NAD(+), and NADH all bind under the pivot helix, but a second GTP molecule does not. Kinetic analysis of a hyperinsulinism/hyperammonemia mutant strongly suggests that ATP can inhibit the reaction by binding to the GTP site. Finally, the fact that NADH, NAD(+), and ADP all bind to the same site requires a re-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models for NADH inhibition.

引用本文的药物库数据

多肽
的名字 UniProt ID
谷氨酸脱氢酶1,线粒体 P00367 细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