锌活化的人类碳酸酐酶I (CA I Michigan 1)的晶体结构:第二个锌结合位点涉及精氨酸配位的证据。
文章的细节
-
引用
-
Ferraroni M, Tilli S, Briganti F, Chegwidden WR, Supuran CT, Wiebauer KE, Tashian RE, Scozzafava A
锌活化的人类碳酸酐酶I (CA I Michigan 1)的晶体结构:第二个锌结合位点涉及精氨酸配位的证据。
生物化学。2002年5月21日;41(20):6237-44。
- PubMed ID
-
12009884 (PubMed视图]
- 摘要
-
人类遗传变异碳酸酐酶I (CA I) Michigan 1是由一个单点突变引起的,该突变在活性位点的关键区域将His 67变为Arg。这种锌金属酶的变体似乎是独特的,因为它具有酯酶活性,通过添加游离锌离子特异性增强。我们用x射线晶体学确定了人类CA I Michigan 1的三维结构,分辨率为2.6 a。在没有添加锌离子的情况下,突变的残基Arg 67指向活性位点,与Asn 69的羧酸盐形成氢键。这与原生同工酶中His 67的方向形成对比,后者指向活性位点。在突变体中,协调催化锌离子的His 94、His 96和His 119的取向以及催化关键的Thr 199-Glu 106氢键系统的取向基本不变。酶加合物与第二锌结合的结构被确定为2.0 a的分辨率。第二个锌离子配位于His 64、His 200和Arg 67。这种精氨酸残基在锌结合时改变了它的取向,变成了活性位点。这三个位置的残基与确定天然CA i的特定动力学性质有关。据我们所知,这是Zn(II)酶中锌离子与精氨酸残基配位的第一个例子。